作为浸淫内家拳多年的习武人,读姜容樵先生论八卦掌的文字,如遇名师耳提面命 —— 没有虚浮的噱头,全是练拳人最看重的 “实在东西”。
姜先生兼通武当、形意、太极,对八卦掌的拆解,既抓得住 “走转” 的核心形态,更点透了 “神气意力合一” 的内家精髓。
以下结合练拳体悟,提炼核心、释义关隘,还原八卦掌的修炼本质。
八卦掌绝非简单的 “转圈换掌”,其体系由 “基础要素” 与 “运动灵魂” 构成,是形与神的统一。
姜先生明言,八卦掌的价值不止于技击,更在 “发展身手快捷灵活”“带来健康”。
展开剩余81%这恰是内家拳的共性:练拳即练身,练身即练心。
姜先生总结的 48 字诀,是八卦掌的 “修炼法典”,每一句都是练拳时最容易走偏的 “关隘”。
所谓 “得诀者事半功倍,失诀者徒练空架”,释义如下:
口诀原文
关隘释义(练拳人实操指南)
顺项提顶,溜臀收肛
立身之本:顺项忌歪头、扬头,提顶需收下颌 “顶劲”(非僵硬上顶);溜臀要 “敛臀” 忌撅臀,收肛是 “提肛” 固气 —— 此四句是 “气脉贯通” 的基础,立身不正则劲散。
松肩沉肘,实腹畅胸
劲力之源:松肩忌耸肩(耸肩则劲滞于肩),沉肘需屈肘如半月(肘不沉则力不达掌);实腹是 “气沉丹田”(非硬鼓腹),畅胸忌挺胸、缩胸(挺胸则气浮,缩胸则气闷)。
滚钻争裹,奇正相生
劲法核心:滚是旋臂、钻是螺旋前探,争是外撑、裹是内扣 ——关键在 “矛盾生劲”:滚中带钻(无钻则劲不向前),裹中带争(无争则劲不饱满);奇正即 “动静、攻防的转换”,劲法活则技击灵。
龙形猴相,虎坐鹰翻
身法之魂:走转如游龙(稳而连绵),眼神如猴(机警紧盯掌),坐步如虎(屈膝坐胯忌挺腿),翻身如鹰(灵捷不滞)—— 身法是 “形神合一” 的外在体现。
拧旋走转,蹬脚摩胫
走转关键:走转时 “全身拧劲”(腰、肩、掌同向圆心拧,非孤立转腰);蹬脚是后脚发力(前脚轻迈),摩胫是前脚贴后脚胫骨前行(忌提脚过高、迈步过宽)—— 此句是 “圈步圆活” 的秘诀。
曲腿淌泥,足心涵空
步法根基:曲腿要 “坐胯”(非深蹲硬蹲),淌泥是 “脚贴地轻迈”(忌抬脚如踩高跷);足心涵空需 “五指抓地、脚跟踏实”(忌脚掌平贴地面,否则无根)。
起平落扣,连环纵横
步法变化:起脚要 “平提”(延续足心涵空),落步要 “里扣”(圈步的核心);连环是 “意识、劲力、动作不断”,纵横即 “四面八方无死角”。
腰如轴立,手似轮行
协调之要:腰是 “总开关”—— 手动必先腰动(忌手先动腰不动),手似轮行要 “划圆不直戳”(圆形动作最省劲、最灵活)。
指分掌凹,摆肱平肩
掌法细节:指分忌并拢(并拢则掌力散),掌凹要 “掌心涵空”(如握球);摆肱是 “向圆心摆臂”(忌向前推掌),平肩忌高低肩(肩不平则身不正)。
桩如山岳,步似水中
稳灵平衡:桩步(定势)要 “稳如扎根”(忌摇晃),行步(走转)要 “轻如流水”(忌笨重、浮飘)—— 稳与灵的平衡,是八卦掌最难练的 “火候”。
火上水下,水重火轻
身心调节:心属火(上)、肾属水(下),“水重火轻” 即 “心平气和”—— 练拳忌心浮气躁,气沉丹田则心火自降,这是 “练心” 的直白说法。
意如飘旗,又似点灯
意识引导:意是 “动作的指挥官”—— 如旗随 wind 动(意随动作走),如灯照前路(意领动作行),忌 “动作盲目、无意识”。
腹乃气根,气似云行
呼吸要诀:腹是储气的 “根”,呼吸要 “慢如行云”(忌猛吸猛呼)—— 呼吸与动作同步,气顺则劲顺,这是 “内练一口气” 的关键。
意动生慧,气行百孔
修炼升华:意到则反应快(生慧),气顺则气血通(百孔)—— 练拳久了 “眼明手快、身体轻快”,根源在此。
展放收紧,动静远撑
动作开合:展放要 “舒展不松懈”,收紧要 “紧凑不僵硬”;动中藏静(换掌时顿劲),静中含动(桩步时蓄力),远撑是 “劲达梢节”(忌劲滞于身)。
神气意力,合一集中
终极要求:神(精神)、气(呼吸)、意(意识)、力(劲力)要 “六合”—— 手与脚合、肩与胯合、神与意合,合则劲整,散则劲碎,这是 “空架” 与 “真功” 的分界。
八卦掌的修炼讲究 “阶梯式进阶”,姜先生划分的 “三步骤”“三盘练法”,完全符合内家拳 “先求规矩,再求灵活,终求化境” 的规律。
八卦掌分上、中、下三盘,并非所有人都需练下盘,核心是 “选对适配自己的练法”。
发布于:山西省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